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p.128一一一回前頁  

書名: 《 藝術家雜誌2010年8月號 》
台灣當代行為藝術實踐模式
包浩斯巨匠約瑟夫.亞伯斯
◎策畫/《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藝術家雜誌社
◎ISSN/10164170
◎尺寸/24×17 (cm)
◎繁體中文/平裝/橫排
◎定價/NT$180

《編輯留言板》

精神的顯現處

 臉是歷史悠久的古典命題,以臉為內容的肖像畫傳統是藝術史上數量最龐大也獲得最多深究的領域。臉孔的差異特徵是此種自我獨特性的聲明,而臉的特徵具備的辨識性即是建立身分認同的要件,同時涉及了生理感官、文明景觀,以及雜揉兩者,關於慾望之展現和索求。臉向來是藝術創作中的重要的表現領域,以數種不同的表現模式,成為藝術家探討自我主體以及認同的創作手法;而做為人物情緒、精神的顯現處,臉是感官界限的探索地,同時往往也是作品意念的首要表達途徑。8月專輯試圖從近幾年許多年輕藝術家的創作計畫和作品中,處理臉部的訊息表達,觀察在當代藝術表現中臉的呈現方式。
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代表畫家之一的吳冠中於6月25日病逝北京,享年九十一歲。一生探索東西方繪畫語言不同的美學觀念,形成鮮明的自我藝術特色,吳冠中在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人物。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縣農村,吳冠中的創作以油畫與彩墨為主,曾獲法國文化部頒發「法國文藝最高勛位」的榮譽。從1980年代開始,他的藝術觀念和繪畫創作不斷推動中國現代繪畫觀念的變化與發展,不僅在同時代中國畫家中獨樹一幟,而且具有廣泛和深刻的影響。本期吳冠中特別報導以華天雪的論述文章呈現吳冠中的藝術成就,並選介他的代表畫作與自傳、談美文章選錄,紀念一代大師的隕落。
本期名家傑作,介紹活躍於江戶時代末期的浮世繪師歌川廣重,在眾多作品絢爛的日本浮世繪師之中,歌川廣重稱為「名所繪」的風景版畫在當時便獲得廣泛的喜愛。歌川廣重本名為重右衛門,出生於江戶下級武士的定火消同心安藤家,十五歲時拜入了歌川豐廣的門下,生涯留下大量單張印刷的演員繪、美人圖及合卷等插圖,而在卅五歲時創作的「東都名所」風景版畫,可說是他在風景版畫的出發點。歌川廣重的繪畫作品開創近現代繪畫的第一步,對之後歐美的印象派風格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力。
2010年台北國際藝博會於8月20日展開,本期《藝術家》規畫藝博會特別報導,預告今年即將推出的內容與參展畫廊,並專訪畫廊協會代理理事長張學孔,談談台北藝博會的現況與展望,亦期許台北藝博會能成為亞洲最具指標性的藝博會。


書名:《藝術中的吃喝
◆王庭玫、謝汝萱
◆144頁/全彩平裝/15.3×19.5cm
◆定價280元

   這是一場主題式的藝術旅行,目的是帶我們逛遍東西方描繪吃與喝的100幅名畫。
從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維拉斯蓋茲〈以馬杵斯的晚餐〉、馬奈〈草地上的午餐〉、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梵谷〈阿爾的夜間咖啡屋〉、克利〈吃魚可以補腦〉,到馬格利特的〈魔術師〉──所有有名及不有名的、有趣及沉重的、寫實及幻想的關於吃與喝的世界名畫,都在這本按年代編排的畫集中,逐一羅列。每幅畫旁並配有數百字的文字解說,讓我們得以在精簡的圖文中,暫時將沉重的藝術史擱置一旁,換一個門道走進藝術。
本書為「名畫饗宴100」系列的第一本書,此系列的用意在於透過主題式的規畫,打開藝術史解述的無限可能,讓我們經由圍繞著與生活貼近的主題的100幅名畫,觸類旁通地領略十幾個世紀以來的東西方藝術發展。

書名:《威格蘭:挪威近代雕刻大師

◆朱燕翔
◆160頁/全彩平裝/17x23cm
◆定價480元

    古斯塔夫.威格蘭(Gustaf Vigeland, 1869-1943)生於挪威南海岸城市曼達,幼時便在素描和雕刻上顯現藝術才華,而後進入美術學校短期進修,並開始以雕刻作品參加國家性美術展。1893年他到巴黎六個月,跟隨羅丹學習雕刻。受羅丹〈地獄之門〉的影響,威格蘭初期代表作即為浮雕的〈地獄〉。羅丹擅長以男女親密關係為主題的手法,也給他很大影響。
1897年至1902年之間,他受聘出任杜倫漢中世紀教堂的修復作業。教堂塔頂聖歌隊人物與中世紀幻想的惡魔雕像的造型後來也影響了他的風格。從1921年他提出新工作室計畫,直到1943年去世時,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室中生活創作。1947年後這座工作室的全部作品捐贈奧斯陸市,以美術館的陳列方式,開放市民參觀。
威格蘭的雕刻作品包括許多委託的紀念像,而其中最重要的要屬威格蘭公園的雕刻群。威格蘭雕刻公園位在奧斯陸市郊,整個公園有六百件以上的雕像組成一百九十二組雕刻群。均為威格蘭親手創作原型,而由弟子們及其他藝術家協助雕刻及翻模配置,前後費時20年才完成。
雕刻公園的入口在東側,入園內後分五區:橋上作品,共有五十八件青銅單身像與群像,多以兒童雕像為主;噴水池的六件巨人雕像,周圍配置四座雕像,兩側並豎立二十棵青銅人體與樹木相組合的作品。這組雕像是「生命之樹」的象徵,代表人生的少年、青年、成年與老年時期;再往上的小山丘有一座高塔,命名為「生命之柱」,由不同姿態的男女老少群像雕刻配置而成,也稱為〈幻影世界〉。周圍劃分八面,每面裝有鍊鐵透雕人物造型的門。「生命之柱」為一花崗岩石雕,共雕刻了121體的人體雕刻,刻畫人間從生到死的過程,雕像柱頂為嬰兒與骸骨,象徵人生的兩極,自此而下代表人生的演化,生命的輪廻,富有強烈的戲劇性效果。整個公園的雕刻群像表現了人世間的千情百態,更呈現出威格蘭一生雕刻創作的偉大成就。

書名:《楊英風第二十四卷 書信I
◆國立交通大學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財團法人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
◆464頁/軟精裝/單彩色穿插印刷/19×26cm
◆定價600元

在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裡,楊英風的文史資料至少有上萬筆,由於考慮到實用性,因此首先被整理的就是與作品相關的資料,而書信則是暫時被擱置的,一直到要出版《楊英風全集》,總主編蕭瓊瑞老師才決定要將楊英風的往來書信作全面性的整理,預計出版四冊,並將之排在全集的第24至27卷。
保存在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裡的信件數量相當多且狀況良好,除了楊氏親屬間的往來書信外,還有跟當時的藝文界人士來往的重要信函及工作上的相關信件等。整理成冊後,不啻是重要的研究資料。只可惜信件多是別人寄來的,楊英風寄出的信件除非有留底,否則無法得知其書寫的內容。還有些信件是草稿,雖然不確定是否寄出,但編者還是將其收錄,畢竟那也是楊英風在寫信當時的想法,透過這些草稿一樣也可得知他想要傳達給親友的訊息。
本卷為《楊英風全集》的第24卷,也是書信類的第一本,收錄的是親屬篇、中村百子篇、學生篇及友人篇(部分)。親屬篇是楊氏親屬間的往來書信,除了有旅歐時期寫的家書外,後來尚有與分隔多年的父母及弟弟間的信函;中村百子則是楊英風在日本的紅粉知己,因信件數量不少,所以特別獨立出來歸為一類;學生篇是楊英風與學生們的往來信件;友人篇則是楊英風與朋友間的往來信件,但因頁數限制所以本卷只收錄至一九六三年。其餘的友人類書信則收錄至第25卷;第26卷收錄的是事件類的書信,主要是楊英風工作上的往來書信;第27卷則是收錄與景觀規劃案相關的書信和公文。
透過書信集的出版,打破楊英風給人堅毅、理性的印象,他不再只是終日埋首工作、充滿理想的藝術家,而是個感情豐沛、重視朋友、交友廣闊、對人謙和……等的人。小至生活中一些不為人知的瑣事也都可以從書信集中略知一二,無形中讓讀者參與了楊英風的真實生活。要了解藝術家的生活、為人處世的態度和交友情形等,還有什麼比親筆書寫的信件更加真實的呢


至在藝網首頁  
出版者︰ 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47號6樓

郵政劃撥:0104479-8 戶名:藝術家雜誌社

電話:(02)23886715~3 信用卡傳真︰(02)23317096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藝術家出版社每月新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