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p.144一一一回前頁  

書名: 《 藝術家雜誌2011年4月號 》
快門與景觀:台灣當代攝影
北美館「莫內花園」特展報導
◎策畫/《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藝術家雜誌社
◎ISSN/10164170
◎尺寸/24×17 (cm)
◎繁體中文/平裝/橫排
◎定價/NT$180

《編輯留言版》

啟迪與光照
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自6月4日至11月27日在威尼斯綠園城堡舉行,共有八十七個國家參與,由畢絲.克芮格(Bice Curiger)出任總策展人,主題為「啟迪之光」(ILLUMInations)。除了有「啟迪」之意,這個複合的單字還有「光照」的意涵。而標題所含有的「nations」(國家)一字,可視為世界各國藝術活動的發展,也有充分表現在地性活動以及地域性獨特的想法。
北美館月前亦公布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主題為「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這是一個關於聲音、試圖鋪陳台灣的社會聲音圖景的展覽。本期訪問策展人鄭慧華,並介紹參展藝術家王虹凱與蘇育賢,展覽場將設置由張鐵志、羅悅全和建築師劉國滄規畫的「聲音資料庫/酒吧」,以影音檔案勾勒台灣在地的歷史轉近與社會背景,讓觀眾以閱聽方式進入台灣社會脈絡。本刊也專訪中國大陸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彭鋒,請他談論策展理念。
當攝影已成為當代藝術重要的創作工具以及表現手法,除了透過攝影鏡頭表達日常關心的各種議題,當代攝影創作者也在不同創作風格中,開展攝影做為藝術表達手法的更多可能。2010年11月張美陵從攝影的社會性面向探討攝影影像的力量,策畫「出社會」聯展;近日,全會華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策畫「台灣新世代攝影展」,以及在攝影家周慶輝的策展協助下,邀請吳天章、陳界仁、侯淑姿等十位藝術家於高美館展出的「故事顯影—台灣當代攝影十人展」。三個展覽呈現了台灣攝影的不同面向,也是觀察當代台灣攝影表現的重要窗口。
2010年420期的《藝術家》曾以「台灣紀實攝影的傳承與變貌」專輯檢視台灣紀實攝影,以及介紹陳伯義、鍾順龍、陳敬寶等三位攝影工作者;4月專輯具有延續意義,從台灣當代攝影走向與對攝影市場觀察,試著對當前的攝影表現提出一個觀察側面,除了採訪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執行長全會華,也介紹從事攝影工作多年的沈昭良、王琬瑜、盧昱瑞、林芝宇等攝影工作者。
本期封面及名家傑作專欄介紹入圍2010年泰納獎的英國新一代藝術家德克斯特.達爾伍德(Dexter Dalwood)。出生於1960年的達爾伍德之作品經常是空無一人的室內景觀,或是風景圖象,這些看似寧靜的畫面上指涉的卻經常是當代文化、社會上重要的歷史時刻。他繪製了多幅來自音樂、文學、哲學、政治界等領域的名人房間,並以這些主角缺席的房間做為其肖像。達爾伍德早期的作品多為密閉式的空間,所營造的光線像是強調某種寂靜。達爾伍德就像傳記作者,依據資料考察重現了這些事件的場景,如同來到現代神話的墓園,而引用來自藝術史的論述做為繪畫的視覺語彙,也讓作品內涵更深刻豐富。
日本東北於3月11日遭逢地震、海嘯等重大災害,同時陷入核電廠輻射外洩的汙染危機。當人們重返位於岩手縣災難現場時,發現象徵日本精神的鳥居,並未被海嘯沖倒,迎著陽光屹立在一片亟待重建的殘破之中的鳥居迎接著人們,就像不畏懼、不放棄的希望與光明的象徵般充滿啟示。日本加油!

書名:《圖象台灣: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台灣》

◆邱琳婷
◆160頁/平裝/17×24cm
◆定價280元

打開台灣文化圖象,深掘台灣歷史脈裡
重新探勘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形成過程
本書試圖從藝術作品的圖象的記錄中,掘發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許多交融元素,進一步突顯台灣文化藝術的主體性。從史前的台灣工藝、十七、八世紀的「地圖」視野、十九世紀前後台灣住民的形象、景物、乃至美術空間,如博覽會、美術展覽會中的發展,本書皆從相關「圖象」之記錄中,進行分析說明。並且,在這些基礎下,釐清台灣與亞洲以及西方之間的文化藝術互動及其意義,強調不同文化藝術之間的互動,對於一個區域的文化藝術主體性之建構,有積極的影響。

書名:《原鄉美學:洪通的異想幻境》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策劃
◆192頁/全彩平裝/21×29cm
◆定價480元

素人畫家洪通百張作品展覽圖錄
窺見個人天才的異想幻境,示現原鄉美學的活潑富饒
崛起於70年代鄉土美學運動的洪通,為台灣在地美學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最常為人提起的,便是他以素人出身,而能在不竭的創作熱情與想像力驅使下,發展出讓人眼睛一亮、而又絕無分號的畫作魅力。洪通的畫作手法質樸、色彩斑斕,宗教、民俗與大自然元素雜陳,在對習俗與生活的生動描繪中,又有圖騰般的圖像延展性,使其畫作既展現了個人的生活直觀,又為台灣民間文化的生命力與豐富性,提供了具代表性的美學範例。
本書為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所主辦之「原鄉美學:洪通的異想幻境」的展覽紀錄,畫冊中包含展出作品的彩色圖版與一篇專文,帶領讀者一遊這位天才畫家天真與富麗兼具的異想幻境,及其中富饒而熱鬧的原鄉美學。

書名:《藝術的創意與意象》

◆艾德蒙‧伯克‧費德曼(Edmund Burke Feldman)原著 / 何政廣編譯
◆208頁/全彩平裝/17×23cm
◆定價380元

美國藝術理論學者艾德蒙‧伯克‧費德曼(Edmund Burke Feldman)原著
二十世紀探討藝術創作心理與意象之經典著作
深入古今藝術家的心靈,找出藝術家的靈魂與創意之鑰
本書為美國知名藝術理論學者艾德蒙‧伯克‧費德曼,探討藝術創作心理與意象的名著,作者於書中列舉許多實例,分析古今藝術家在創作中的種種心理因素與創意,以及表達於畫面或雕塑作品上的內在意識。其中,對於觸發藝術創作的意象與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分析得尤為詳盡。人類的行為──尤其是藝術創作,莫不是心理活動的反映。本書不僅可以使我們更深入地認識許多藝術名作,相信在藝術創意與觀念的開發上,也可以為我們帶來極大啟示。

書名:《莫內在吉維尼花園》

◆魏伶容、朱燕翔、謝汝萱
◆112頁/全彩平裝/17×24cm
◆定價280元

做為法國印象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師,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綿亙六十年的畫家生涯中,有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都是在巴黎西北四十英里處的吉維尼(Giverny)花園中度過的。每天,為了觀察天光的細微變化,他會在凌晨三點多就步出家門,穿過他精心設計、高低有致的花園,跨過連接維農(Vernon)和吉梭(Gisors)的鐵軌,抵達另一頭的日本橋和蓮池畔,就在那裡素描、流連,磨去一天中大半的時光。
莫內最為人熟知的蓮池系列畫作,就是在這樣不間斷的重複作息中完成的,在這之前,他還完成了許多類似的系列畫作──乾草堆、清晨、塞納河、白楊樹,後來均成了莫內學者們津津樂道的經典畫作。而吉維尼花園和周圍的風景,它們的晨昏、晴雨、明暗、寒暖,以及其水中反影,也就此一幕幕轉移到莫內的畫布上,由一座實體花園變成一具畫上萬花筒。
莫內的布上花園不僅刻畫著一座花園的千變面貌,更是其實驗性手法的發展紀錄。本書匯集八篇以莫內的吉維尼時期創作、同時代畫家和印象派背景為主題的專文,為吉維尼花園做為莫內的晚期居所、一個畫作主題及一個實驗場地,進行了以時代為基礎的層層演示。

書名:《世界著名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

◆莊仲平
◆224頁/全彩平裝/17×24cm
◆定價380元

近年來,旅行與逛跳蚤市場成為熱門主題,多彩多姿的見聞與收穫,常增添不少生活情趣。本書作者篤嗜旅行與古物,常行旅世界各國大小城鎮,在旅途中,深受跳蚤市場吸引。
各國城市都有跳蚤市場的存在,有的天天開業,有的是假日才舉行,世界總是有那麼多愛逛市集的人,跳蚤市場可謂國際城市間共通的語言。因此,作者以多年逛市集與收藏之體驗,著書分享予讀者同好。
收藏實為人類之高尚文明,收藏的人是幸福的。明朝董其昌說,只有賢者知道欣賞古董,古董不但可以去病延年,還可以收斂性情,避免沉溺於聲色放縱。簡單的說,在跳蚤市集以少許金錢買來之物,既可消遣,怡情養性,復可增添居家擺設。
愛好古董的並非全是嗜古人士,據古董店老闆說,跳蚤市場或古董市集的常客,除了收藏家之外,大多的是設計師、創意工作者及藝術家,他們經常從老舊的文物中尋找靈感。時尚法則的名言即說:「最新的東西,就在徹底落伍的老東西裡。」
其實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很難區分,在跳蚤市場有可能尋得古董珍寶;而古董市集的物件不見得樣樣古老。正如今之古董,既無確切的定義,又無一定之範疇。一件老器物,有人稱之為古董,也有人鄙視為舊物或二手貨。通常跳蚤市場或古董市集之物,較之於古董店便宜很多,是可以親近與擁有的,又常令人有意外獲得的欣喜。
貨物交易市集自古有之,遠在二千年前,就出現了二手書籍與文物買賣的定期市集「槐市」。至於近代「跳蚤市場」一詞,其由來並沒有十分確切的說法,但至少有三個常見的出處:第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從法文跳蚤市場「Marchè aux Puces」的直譯而來,據說中世紀晚期,有個位於巴黎聖母院旁的大型市集,專賣王公貴族淘汰的舊衣。在一場跳蚤之災橫肆後,舊貨商遷往巴黎北邊的聖湍,被人稱呼跳蚤市場。第二項推測在19世紀後半葉,巴黎市長奧斯曼對巴黎進行現代化更新,許多舊街道被拆除,因此街上的舊貨商紛紛「走避」,即英文的flee與法文的fuir之意。而第三種推論大約在1816年,在紐約曼哈頓荷裔移民有個谷地市埸「vlie markt」,而這個荷蘭文vlie的發音和英文的跳蚤flea雷同,於是由谷地市場轉變為跳蚤市場。
不管名稱如何,本書所介紹的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多是世界知名,內容豐富又精彩之寶庫,而非二手日用品充斥之市集。


至在藝網首頁
出版者︰ 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47號6樓

郵政劃撥:0104479-8 戶名:藝術家雜誌社

電話:(02)23886715~3 信用卡傳真︰(02)23317096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藝術家出版社每月新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