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p.146一一一回前頁  

書名: 《 藝術家雜誌2011年5月號 》
當代藝術中的混種與形變專輯
俄羅斯風景畫派大師列維坦
◎策畫/《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藝術家雜誌社
◎ISSN/10164170
◎尺寸/24×17 (cm)
◎繁體中文/平裝/橫排
◎定價/NT$180

《編輯留言版》

●時代生活與心境寫照的風景之窗
在藝術中,我們總能看見不同的風景,而這些風景經由藝術家的轉譯,為觀者呈現出他們眼中的真實,也重新詮釋這個真實。
這一期的「名家傑作」專欄,特地介紹俄羅斯風景派大師列維坦的作品。列維坦一生僅短暫四十年間,經歷過許多苦難:貧困的童年、父母早逝、身為猶太人與貧窮自卑、愛情失利、身體孱弱的死亡威脅,以及孤獨寂寞的啃食。他將種種無法圓滿的綺麗夢想,一股腦地全幻化為對作品的自我要求,彌補他在性格與現實中的缺憾。於是,我們透過列維坦的畫作,不但看到他眼中的俄羅斯的風光,也看到了他如何透過色彩回應大自然帶給他的感懷。我們看見風景的美麗,也看到了列維坦內心的風景。
而在同樣來自俄羅斯的藝術家葉列梅耶夫的作品中,身為觀者的我們也能透過這些畫作,看見俄羅斯藝術的抒情性傳統如何被體現。這種抒情性來自俄羅斯民族的天性,來自對土地、民族、勞動和生活的深深的熱愛,出現在文學、戲劇、音樂、繪畫、電影等一切藝術領域,從而構成俄羅斯藝術的鮮明特徵和濃郁的民族性。
近日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正舉辦「有景觀的房間:19世紀之窗景」特展,展覽內容從德國浪漫派畫家菲特烈(Caspar David Friedrich)到1840年代晚期的門采爾(Adolph Menzel),共展出約四十位德國、丹麥、法國及俄羅斯畫家的作品,包括卅一件油畫及廿五件紙上作品。這些有景觀的房間,不只將畫家們的想像空間加以組構,同時也為觀者打開一扇窗,無論內容是浪漫或寫實,畫作描繪的景象都讓觀者能窺見畫家所處時代的生活及心境寫照。
特別報導單元針對第五十四屆威尼斯雙年展做展前預報,總策展人畢絲.克芮格(Bice Curiger)在策展論述中詮釋標題「啟迪之光」(ILLUMInations)之意涵;另外在單元中也為讀者呈現綠園城堡國家館參展名單以及入選主題館的八十四位藝術家名單。除此之外,也介紹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丁托列托對於光線的運用,以理解看似抽象的光線如何能做為知識與靈感的啟迪之鑰。
5月專輯特別探討了藝術中的混種與形變概念,這些似人又非人、像是異形的「他者」,可以是神話中具有寓意的形象,而到了當代,也呼應學者唐娜.哈洛維所提出的「賽博格」概念。混種形象的呈現不只體現當代社會、歷史與科技等面向之發展,也暗喻人類慾望之投射。專輯中特別介紹了佩西尼尼、珍.亞歷山大與李小鏡等人之作品,內容分別探討不同的混種與變異形象,期望能從作品意涵的討論,反推、關照在當代藝術中,藝術家如何對特定的時空背景與社會現象、文化做出回應。

書名:《羅賽蒂: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

◆吳礽喻
◆224頁/全彩平裝/17×24cm
◆定價480元

羅賽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是英國拉斐爾前派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他是畫家,也是詩人,作品以中世紀故事及大詩人但丁的著作為題材,同一題材有詩有畫。

羅賽蒂於1845年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1848年底,年僅二十歲的羅賽蒂就與密萊共同發起拉斐爾前派運動,第二年開始每年舉辦拉斐爾前派的聯展。拉斐爾前派思想根源來自神秘的浪漫主義美術,反對成為學院式的古典主義,而與同時代的文學對語言和文學遺產、對地方和民族的傳統具有一致之傾向。

從羅賽蒂的代表作〈幸福的碧雅翠絲〉中,或許可以看出拉斐爾前派的一些特徵。畫上有一隻紅羽毛鴿子嘴銜一枝白罌粟花,這樣顛倒色彩的表現,是一種象徵手法,後方林蔭地畫出愛神和但丁,瀕於死亡的碧雅翠絲露出狂喜,畫家用神學方式,把死亡與復甦、下地獄與出苦海、死的悲哀與女子的熱情,交織組成十字形構圖。羅賽蒂在此畫上的象徵主義,反映了他對自己所愛之人的深情厚意。

1860年代為羅賽蒂的創作高峰期,這期間的名作〈幸福的碧雅翠絲〉、〈希黛兒扮演「幸福的碧雅翠絲」〉、〈希黛兒頭像,向下看〉、〈動人心念的維納斯〉等,都是以妻子伊麗莎白.希黛兒(E. Siddal)為主角。1864年,羅賽蒂完成蘭達夫大教堂祭壇三聯畫;接著1870年出版詩集《生命殿堂》,再版六次,受到好評。1882年羅賽蒂53歲辭世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為他舉行紀念回顧展。

本書為羅賽蒂的生涯與作品介紹,依時序介紹藝術家各時期的生平、代表作品與美學特徵,帶領讀者領略羅賽蒂浪漫、革新而前衛的原創藝術世界。

書名:《列維坦:俄羅斯風景畫派大師》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策劃
◆192頁/全彩平裝/21×29cm
◆定價480元

素人畫家洪通百張作品展覽圖錄
窺見個人天才的異想幻境,示現原鄉美學的活潑富饒
崛起於70年代鄉土美學運動的洪通,為台灣在地美學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最常為人提起的,便是他以素人出身,而能在不竭的創作熱情與想像力驅使下,發展出讓人眼睛一亮、而又絕無分號的畫作魅力。洪通的畫作手法質樸、色彩斑斕,宗教、民俗與大自然元素雜陳,在對習俗與生活的生動描繪中,又有圖騰般的圖像延展性,使其畫作既展現了個人的生活直觀,又為台灣民間文化的生命力與豐富性,提供了具代表性的美學範例。
本書為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所主辦之「原鄉美學:洪通的異想幻境」的展覽紀錄,畫冊中包含展出作品的彩色圖版與一篇專文,帶領讀者一遊這位天才畫家天真與富麗兼具的異想幻境,及其中富饒而熱鬧的原鄉美學。

書名:《楊英風第二十九卷:史料與圖片I》

◆國立交通大學策劃
◆464頁/單彩色穿插印刷‧軟精裝/19×26cm
◆定價600元

楊英風全集第29、30卷為史料與圖片,搜羅全集前28卷未能羅列的文件資料以及圖片等等。
本卷為第29卷,內容為證書、獎狀、聘書以及公文,依類型並分割為兩個部份:前半部收納楊英風先生一生榮獲的獎狀、聘書以及展覽的紀念狀、感謝狀等。
本卷後半部則收納公文,記錄楊英風與政府單位及公私立社團的往來軌跡。讀者由公文的往返可一窺楊英風在藝術領域的多重角色:擔任公私立學校美術教師、公辦展覽及民間單位藝文獎項評審、參與文化藝術單位之草創成立、擔任公立博物館與美術館作品審查委員、公部門公共工程設計案甄選委員以及自辦展覽活動等。其涉足領域,由基層美術教育,涵蓋至一般大眾的美術推廣。
此外,少部份公文記錄了個人遭遇事件,如重慶南路居屋受損糾紛等,可一窺藝術家在頻繁的藝術創作中所面對的生活繁瑣。
公文部份共收納五百多篇,因各單位的公文格式皆不同,為求讀者閱讀便利,將既有的框線取消,改以橫式文字排列,並以盡量貼近內文閱讀習慣為原則,重新作排版,因一冊所能包羅內容有限,1985年後將在下一卷中繼續收納。
本書內容力求忠實呈現原貌。文中少數錯別字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因年代久遠之故,少數文件內容損毀不易辨識,以“□”符號標示。

書名:《爐銚興味》

◆池宗憲
◆192頁/全彩平裝/17×24cm
◆定價280元

茶藝專家池宗憲,在完成《茶席曼荼羅》、《茶壺樂活知己》、《茶杯美的開始》三本一套的「茶敘藝術」之後;接著撰寫「茶翫雅集」,這一套茶書中所涉及的領域更形深入、精到,是作者將多年來專研此道的精髓與茶的相關知識,不藏私地訴諸文圖,使喜愛茶藝術的人能擴大了解茶,並開拓追求的層次。「茶翫雅集」陸續已出版了《藏茶生金》、《茶裝甘醇》,《爐銚興味》為系列的最後一本。
烹茶必須煮水,煮水必須生火。雖然水火不容,但烹得好茶,必須要靠「水火陰陽」,才能「中和好韻」。
作者在序中提到:「品茗是多『情』的,煮水是有『理』的,兩者是無意的對立。『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說的是情之所鍾,非理可講,但『情』也可創出『理』!品茗之情在呼喚情感的逸出,妙境主觀,煮水在找尋理性意緒的客觀條理。
那麼用爐燃火,用銚煮水具足實在的深刻意義。……
如何搭建煮水的美感?有了爐銚,還得要注意用水與燃料。從水的選擇到如何打一塊炭,在小小的差異中,找到其間的變動因素,就像注視活火的火焰般,可以察覺火的調節,影響水的滋味。
面對百年遺留下來的爐、銚藏品,看見了過往品茗的細膩,探視了中日煎茶互動的風華。銚爐的神韻丰采,仍然光鮮如昔。在爐中遇見熊熊大火,煮水在銚中聽了火輕柔細語,不相容的相容,原來水火陰陽,可以中和致境!」




至在藝網首頁
出版者︰ 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47號6樓

郵政劃撥:0104479-8 戶名:藝術家雜誌社

電話:(02)23886715~3 信用卡傳真︰(02)23317096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藝術家出版社每月新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