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p.88 一一一回前頁  

書名: 《 藝術家雜誌2008年12月號 》

畢卡索世界大展專輯
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
◎策畫/《藝術家》雜誌編輯部
◎出版社/藝術家雜誌社
◎ISSN/10164170
◎尺寸/24×17 (cm)
◎繁體中文/平裝/橫排
◎定價/NT$180

2008年秋冬,有幾個規模龐大的展覽都以畢卡索為軸心,分別是巴黎的羅浮宮、大皇宮、奧塞美術館聯展的「畢卡索與其他繪畫大師」,以及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的「巨匠畢卡索:愛與創造的軌跡」,以及三得利美術館的「巨匠畢卡索:靈魂的肖像」。
從影響畢卡索的幾位藝術大師,玩味其後的藝術表現,在法國聯合展出的幾項展覽,以歐洲大師之作對照於畢卡索的再詮釋,交代畢卡索豐厚成就的泉源。而在日本的展覽則將焦點放在畢卡索一生創作的動人神韻上,以「愛」為索引的解讀之路,更世俗也更貼近人心地證明了藝術永遠生效的一種藝術價值。12月專輯「畢卡索世界大展」有唐忠珊、陳奇相、鳥口木子撰寫的展覽評介,並以大量畢卡索的精采作品,引領讀者感受其豐沛的藝術力量。
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展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博物館、考古所的一百五十件考古文物,年代跨越上古至元朝,其中包括「樓蘭美女」、「唐代仕女」等西域女子與中原貴婦美麗典型,本期《藝術家》雜誌有特別報導。


書名:《2007年台灣視覺藝術年鑑

◆文建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主編
◆240頁/平裝/19×26cm
◆定價580元

《2007年台灣視覺藝術年鑑》為以2007年台灣地區的視覺藝術事件、展覽與概況為主題的綜覽年鑑,全書以分析文章、資訊條列和分點紀述為方法,趨勢篇、現況篇與便覽篇三部分為架構,並以彩色圖片為輔,為2007年一整年的視覺藝術發展,進行多面向的詳盡解述。「趨勢篇」邀集國內的視覺藝術領域學者,從2007年台灣視覺藝術的整體生態、藝術評論、策展與美術館運作等層面的趨勢,進行較廣角度的觀察。「現況篇」則在年度十大展覽、新聞和大事紀的整理之外,另邀請藝術創作、產業、展覽與媒體之工作者,為2007年視覺藝術的發展提供焦點分析,並選出曾刊載於雜誌媒體的數篇藝評文章,以呈現該年的藝術動態截面。「便覽篇」則為台灣的視覺藝術機構團體、圖書、展覽與論文提供條列式的索引。三種角度的整理,意在使年鑑成為具分析、觀點,且便於查閱的參考手冊,鋪陳出2007年台灣視覺藝術的梗概。

書名:《多元潛能引導藝術教案設計

◆曾惠青著
◆192頁/平裝/17×23cm
◆定價280元

「創意」愈來愈是未來發展必備的一種競爭力,但學校卻無法有效教導;藝術創作是啟發創意最有效的方式,因為「創意」是一種行為態度,而不是死的學問。現在所熱門的「創意教學」,不一定能夠真正教導「創意」,因為教導創意不是在凸顯教師個人的專業能力,而是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設計出以學生為導向教案,讓他們的潛能很自然地被引導出來,因此,課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本書以《一起發現藝術/新式多元智能藝術教學法》的教學理念,發展出來一套教案設計與方法實例(共有39個單元),以多樣化的課程活動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強調如何在教學當中,從各種不同的教材、技術和思考面向去切入,鼓勵學習者多元的發展可能,同時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本書教學方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方式下學習,去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個人化的表現力,而這些正是「創意」最重要的特質。


書名:《台灣佛教美術-建築篇》

◆陳清香著
◆176頁/17×24cm/平裝
◆定價380元

〈台灣佛教美術--建築篇〉敘述了台灣自明鄭、清代、日治至當代等不同時期,並舉代表性的中小型至大型的佛寺建築為例,探討其佈局、造型、裝飾藝術等的特徵。在演變過程中,日治時代有了和式、閩式、西洋式等不同的新風格,已為佛寺建築等帶來不同的新式樣,而進入當代以後,以機能性、實用性為取向的佛教建築,更是顛覆了整個傳統佛寺的外觀,打破了封建帝制的意識形態,使佛教建築更具有生活化、人性化。本書填補了過去不受注目的建築史中有關佛教寺廟的介紹,同時釐清佛寺之不同於民俗宮廟的所在;展望未來的佛寺建築,應有更寬廣的創新空間。


書名:《台灣佛教美術-繪畫篇》

◆陳清香著
◆176頁/17×24cm/平裝
◆定價380元

〈台灣佛教美術--繪畫篇〉主要敘述:台灣自清代經日治時代至當代的佛教繪畫發展,內容分析歷代的畫人、畫題、畫蹟與畫風。畫人包括僧侶及非僧侶畫家;畫題可分具體的佛菩薩形像,以及非佛像的景物畫二大類。就表現材質而言,演變至當代,已有佛寺壁畫、樑枋畫、門扉畫、法會掛軸畫、水墨畫、膠彩畫、油畫、水彩畫、木刻版畫、陶版畫、數位佛畫等,十分豐富多樣,反映著不同時期佛教流布的興盛景光,以及傳統與創新的畫風流變。而從不同的畫題,更可捕捉到畫人對佛法的體認與悟境。本書蒐集了歷來為人忽略的佛教畫蹟,十分珍貴,允宜多加瀏覽欣賞。


書名:《風景畫最大宗師-克勞德•洛漢》

◆陳英德、張彌彌著
◆192頁/平裝/17×23cm
◆定價480元

克勞德.洛漢(Claude Lorrain 本名Claude Gellee 1600~1682)是法國古典主義代表畫家,也是美術史上「風景畫」的最大宗師。長年住在義大利的羅馬,在那裡完成「理想風景」的古典風景畫,成為後繼者泰納和柯勒所崇仰的典範。「理想風景」一詞是十七世紀末批評家羅傑.杜比爾所創,分為英雄的風格與牧歌的風格。後者在描繪時不假人工造景,而是完全依據自然景象注重自然氣氛之塑造,代表畫家即為克勞德.洛漢,他開創了富於人間性的牧歌的自然風景畫,對後來風景畫的獨立有很大的啟示。定居羅馬以後,致力直接的自然研究,愛好描繪河畔及海邊的風景,重視秩序與均衡趣味,創作往往以風景和神話、宗教故事相結合作為題材。常以面對光線作畫,畫中的樹木景物具有透明的感覺,繪畫作品中較明顯地體現出大氣、光線和深度,產生一種寧靜和諧的情調,開拓了風景畫的新面貌,給予十八及十九世紀風景畫家很大的影響。


書名:《新普普藝術家-凱斯•哈林》

◆李家祺著
◆176頁/平裝/17×23cm
◆定價480元

在20世紀80年代,有一位年輕畫家有如神話似的從紐約地下鐵月台廣告看板上塗鴉,延伸到街頭牆上作畫,又從街道上大搖大擺走進有水準的畫廊。這位從街頭一躍而為布爾喬亞式畫家的英雄人物就是凱斯.哈林(Keith Haring 1958~90)。他的牆上塗鴉,成為80年代紐約城市風景,也變為當代文化的一種標誌,而「政治上正確」的概念,又將塗鴉提升為後現代的前衛,哈林就此成為藝術菁英,今日已被譽為新普普藝術家。哈林的繪畫,受到他所成長時代的高科技和電視卡通世界的強烈影響,評論家認為他的地鐵塗鴉或是大型鋼版組合人形雕刻,充滿遠古神秘儀式和未來太空幻想的象徵圖像,具有一種簡明的可識別性,每一圖形都生發出一種不可名狀的能量和訊息,使他的作品充滿心靈的神祕符號與人類命運的暗喻。哈林創造了廣大的觀眾,讓整個城市變成他的畫布,他的創作也成為法國文化學者馬柔名言「沒有牆面的美術館」的活見證。

至在藝網首頁  
出版者︰ 藝術家出版社

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47號6樓

郵政劃撥:0104479-8 戶名:藝術家雜誌社

電話:(02)23886715∼3 信用卡傳真︰(02)23317096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藝術家出版社叢書介紹
 
藝術家出版社每月新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