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美術史摘記 - 現代篇】 【探索現代藝術】 盧天炎


第3講:現代繪畫之父 - 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後印象主義 法國 保羅 - 塞尚 ( Paul Cézanne,西元1839~1906年)

保羅·塞尚是一位著名法國畫家,風格介於印象派到立體主義畫派之間。

他的作品為19世紀的藝術觀念轉換到20世紀的藝術風格奠定基礎。

他的作品對亨利·馬蒂斯和巴勃羅·畢卡索產生重要的影響。

他使用富有凝聚力的繪畫方式,其作品深刻影響並革新了20世紀美術,

特別是1895年首次個人展和1907年作品的官方回顧展。【維基百科】

● 塞尚在美術史中的重要並非只是他畫藝精湛、技巧超絕,在時代人文表現裡獨領風騷;

而是他影響了並開拓出一條,能夠緊緊咬住時代精神脈動的門扉和路途。

他在面對自然景觀的解析上突破了舊有視野,提出繪畫性面塊 “ 量感 ” 的全面化,

不只是主題、背景,天空、地面,人體、樹木等等,通過馬蒂斯(野獸派)顛覆了 “ 固有色 ”,

因著畢卡索(立體派)捨棄了優美的自然形體,把實驗、研究、理知、思辨的精神帶進繪畫創作氣質之中;

所以他的畫沒有 “ 洛可可 ”的甜美,也沒 “ 自然寫實 ” 的幽雅氛圍,塞尚試圖創造永恆之物,

使作品「有如美術館裡的藝術」。

● 台灣社會美術教育偏向基礎描繪技術教學,鮮少藝術欣賞體系的架構,

尤其在距今已百來餘年的「現代藝術」推展上更是貧瘠。

老盧在此再次強調 “ 區域人文層級 ” 的必要 - 沒文化,將是一個多麼慘烈的批判啊!





塞尚:《靜物》創作年份約西元1890年附近


“ 危險平衡 ” 、“ 恐怖平衡 ” 式的穩定法則是塞尚最擅長的一種結構性。

畫面上方左下右上的粗寬暗黑色牆腳邊線,是此幅危機的引發點,

我們可從淺白色大塊面積的高反差對比手法來得以證明。畫家為求危機感進入結構在左方由桌面遮掩局部,

右上方置放腳架下方局部,並刻意拉長一腳之形態以做均衡配合。高瓶勢必突出危險線至白牆以減弱危機感。

桌面豐沛形體、色彩與桌前加強造形力道的抽屜,都是鼓舞情緒的因子,

並且全都服貼在紅條(增加動態)白桌布的穩定度上。

現代藝術的主知識、主理論性格已無法為一般觀賞者僅由 “ 直觀 ” 而得享全貌與深度。

● 老盧謹在此提供一些 “ 看門道 ” 的路徑,期待畫友們的享用及提問互動。








塞尚:『浴者』,西元1895~1905年

早期『浴者』較偏於靜態,但晚期韻律力則彌漫整幅畫面。

裸體女子似乎是以石頭或木塊為時髦品的原始人,隸屬於大教堂結構狀森林的部份。

此幅油畫由藍、赭與綠色的輕淡色度所組成。

● 塞尚的『浴者』系列圖組,在形體美的革命上可以說是獨步藝林幾千年。

他的裸女一點都不美,除了棄絕肉體性感之外,他更進而要脅觀者的視覺慣性,打破世俗美的表面定義,

刻意地經過 “ 危險平衡 ” 式的穩定(請參閱《靜物》作品說明),來完成他「從大自然再現普桑」

的自我神聖使命。

也就是說法國藝術古典主義泰斗普桑作畫的理想是揉合輪廓、主題,結合風景、人物,

統一明暗、色彩和氣氛,

精煉出濃烈的莊嚴肅穆氣息和完美線條。此處古典主義藝術內在精神層面的種種精華

才是塞尚費盡 心血意圖的主要標的 - 一個莊嚴肅穆、最卓越的形式,所能達成聖潔式的視覺感官效果。








塞尚:費城的『聖維多利亞山』西元1904~06年

馬賽克式的繽紛色彩統合陸地和天空,帶給人夢幻迷思。由塞尚的談話顯示,他自覺到,

近日來對維多利亞山的觀察裡,已能逐漸接近目標了。【新地平線 大衛•派柏】

● 天氣的變化、四季的更替,在塞尚來說那只是傳統慣性的重疊;

他說:「自然不只是表面,而有它的深度。」,

「自然的一切,皆可由圓形、圓錐形、圓筒形表現出來。」。

也就是這個觀念觸發了畢卡索「立體派」形式語言的理論基礎。

 

 

畫歷 典藏 新作發表 藝評 碩士論文
西洋美術史摘記 影像 舊網頁 臉書 盧怡仲網 再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