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美術史摘記

 

【西洋美術史摘記】 盧 炎 2018.1.16

前言:老盧自1970年(21歲就讀藝專二年級) 開始,課餘之時即在住家教畫;至今已有四十八個年頭了!

時有感念,在總觀社會美術教育所呈現出的慣性上,都是以學習描繪性寫實技巧為主,

而鮮少放在積極培育學院(廣意)美感、開發體驗與提升欣賞和評鑑層級等為導引。

本「摘記」是老盧進行理知與感驗教導的第一課,其中都是老盧浸淫藝術五十多年中思考、體會的筆記重點,

應該也都是朋友們在學校課堂上聽不到的內容。

附註老盧有三個名字 - 盧怡仲(現登記在案使用,父親取的學名),盧天炎(從小使用之舊名至56歲更改,父親所取),

盧 炎 (2018年原選用盧 焱為藝名,後簡化與台籍名音樂家同名)。

第一講:古今同源彰顯了「現代美術」的寬闊和多元

紀元前約15000年法國,雷斯寇洞窟壁畫「牛廳」展現出其線條、色彩與造形的生動逼真,

盎然地生命力充盈在野性、粗獷、自然的生存空間中;從無任何一位美術史家否定這些原始時代繪者的偉大(下圖)。

洪 通(1920~1987) 台灣知名素人畫家,生活習性、思維狀態直接反射在創作中,作品樣式變化多類、造形和色彩隨性活潑,甚有童趣。

在藝術多種樣態及歷史中,就如舞蹈界的鄧 肯,也都無法像美術界裡的「素人畫家」

一樣得到學術上及市場上全面及深刻價值地位的肯定(上圖)。從人類文明的肇始到廿一世紀的今日,

可說是毫無例外地在視覺感官體驗上,我們對於圖像元素點、線、面、體、色彩、造形所感受到的情感、

力量是不分時間、地區、人種而有所區別的。

所以現代藝術幾乎由多元、多語言形式,寬闊、包容的現代美術來做導引與象徵代表。

◎1/22(一) 前些日子悠閒的某日下午,與老妻隨步至淡水老街遊逛。在一座廟宇對角人行道前,

有位女畫友正在描繪前方狹小斜波樓階、各樣各類樹影斑駁的小幅水彩畫;從準備小巧精緻的畫箱、

浪漫輕鬆但不失得當搭配的穿戴與隨性自然而不受來往遊客干擾地暢然來看,雖然掛著大型口罩,

但還是讓我感受到全然地灑脫和超越刻意做作的自然。畫風與我不同,但非常謝謝她給了我生活中一份難忘的感動!

老盧美術工作站
http://www.artoday.com.tw/

跟老盧一起撩美術
(第二集:蒙娜麗莎是在思春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0Zdebrt9lw


 

畫歷 典藏 新作發表 藝評 碩士論文
西洋美術史摘記 影像 舊網頁 臉書 盧怡仲(天炎)的創作 老盧美術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