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怡 仲盧 天 炎 John Lu  創作歷程 ( 2013. 09 .09 歸檔舊網頁 )
盧怡仲關注著台灣社會心裡的反思與華夏藝術內涵的延展自1980年代「後現代新表現」理念、技法出發;

不拘形式、風格慣性的固守,以突顯當代社會觀察之視覺反應及傳統人文藝術性之開拓為創作重心。

穿梭在思古幽情的氛圍中,形式語言遊走在具象與抽象的曖昧和互涉裡;創作中呈現 - 雄渾,質樸,粗獷 ,醇厚的素質。
  台灣新繪畫 」階段 ( 1982 - 1985 )


鍾馗嫁妹  油彩,畫布  91 × 117cm  1984  台北市美館典藏

在1980年代國際「新表現」思潮的觀念及形式中,
以具象語言突顯時代的文化圖象激情與
台灣區域標示的印記。
創作系列 :「生活」,「寓言
此時期組織「101現代藝術群」,推動台灣新繪畫運動。
 

隱喻的反思 」階段 ( 1986 - 1991 )

 

以一支支虛懸在半空中的「石器」,象徵台灣在尋求本土化的過程中,做為外省第二代的藝術家,在精神上的漂浮與茫然。「石器」既是工具,也是鬥爭的武器,它象徵著霸權,也象徵著那既陌生又熟悉的中土歷史;盧怡仲刻意'讓這些物件看來似乎上、下錯置,在抽象與具象間遊走,曖昧的圖象和游離的狀態,卻以一種雄渾又質樸的力量展現出來,這是對自我歷史與定位的重新反思。( 摘錄自美術史家蕭瓊瑞先生“戰後台灣美術史”書中評介 )
創作系列 -「石器時代」,對語
此時期組織「台北畫派」, 推動台灣社會性議題創作體系。


 油彩,增厚劑,畫布 149 × 99cm 1990 鳳甲美術館收藏
   
  悲憫的檢視 」階段 ( 1992 - 2003 )


以具象描繪、文字書寫、數位列印、行動裝置等多元詮釋
功能離異、戲謔嘲弄、弔詭自虐手法來
「省視台灣」當代的迷惘、 社會荒謬和人文的虛空。
創作系列 -「海報」,「文物」,
血書」,
出賣中華民國記憶

「血書 - 國歌詞 甲」 ( 61 x 176.5 cm ) x 4 血,棉布 1999  
  浪漫的底蘊 」階段 ( 2005 ~ 至今 )



「黃山」194 x 130 cm 油彩,增厚劑,木板 2008 台北市美館典藏

「浪漫的底蘊」創作階段是追索並體驗華夏人文、藝術感念中,
深邃內心的胸襟氣質以及傳統血脈相連情感的藝術性。
陽剛,粗獷,醇厚與質樸等都是畫質的重心,
帶著文明痕跡的底蘊,走在民族情感濃烈的路途,
呈現新時空中“糾結地輕鬆、騷亂地悠然”式樣的當代邊緣心緒。

創作系列 -古跡,「飛舞」,「夢蝶」,「後石器
後中華民國

 
畫歷 作品集 新作發表 藝評 碩士論文
「出賣中華民國」行動劇 出賣中華民國 思索之火 典藏 影像 盧怡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