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美術史摘記】         盧天炎

第十二講:18世紀新古典主義 - 法國 查克路易•大衛 (David,1748 ~ 1825)

「古典」(classic,classism)一詞,含有傳統的、典範的意涵,

通常是指來源於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美的價值或風格。

最早用於文學,十七世紀以後才運用在美術上,當時的學院普遍認為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已為未來立下典範,

如文藝復興也是受到古藝術的啟發,才從中世紀的不成熟走向藝術的鼎盛。

所以「古典主義」或「新古典主義」,都是指受古希臘、羅馬文學、美術、建築等藝術影響的思潮和美的風格,

其特徵在追求完美與永恆的價值,強調理性、秩序、明晰,形式上偏好結構的單純、平衡與比例的整體和諧;

精神上則崇尚尊嚴、高貴、平和等內斂性質。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在十八世紀中葉興起於羅馬,

風潮所至涵蓋繪畫、雕刻、建築、文學、戲劇和音樂等不同領域,甚至連陶器、傢俱、紡織品等工藝,都受到影響。

究其成因則有天時、地利環境和人文制度等條件,如龐貝等古城出土引發的「仿古」熱潮、

美學家溫克爾曼對古典精神的推崇,在學院制度中藝術的傳承和後來拿破侖的大力倡導等等,

都是促使新古典主義高度發展的重大因素。(節錄自大紀元文化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9/6/28/n2572535.htm)

圖說:

◎ 『荷拉斯兄弟之宣誓』,1784年(上圖)

◎ 『拿破崙鎮靜駕馭烈馬橫越阿爾卑斯山』,1801年(中圖)

◎ 『拿破崙的加冕典禮』,1807年(下圖)

 

『荷拉斯兄弟之宣誓』

這幅畫有明顯的新古典主義藝術之風格,採用了不少有特色 的技術。

畫的背景十分暗,而人物則很明亮,令人物更突出 ,陰沈的顏色更突顯背後的嚴肅氣氛。

畫面構圖有精密的部 署,三位兄弟伸直手臂向畫的正中心,表現其堅定立誓的一 剎那。

主體焦點鮮明,物象清晰,沒矇矓之意,與洛可可藝 術有明顯分別。筆觸被隱藏,

可見畫家重視作品比重視自己 之感受更多。定格之畫面更能表現理性,與著重感性的洛可 可藝術相反。

只有女性有表情,因為她們可用來表達感受, 相反,畫中男性沒有表情,以表達嚴肅的英雄主義。

這幅畫 表達了複雜的道德及故事,令此畫被分類為新古典主義藝術 。

(節錄自維基百科https:// zh.wikipedia.org/wiki/ %E8%8D%B7%E6%8B%89%E6%96%AF %E5%85%84%E5%BC%9F%E4%B9%8

B%E8%AA%93)



 

 

《拿破崙鎮靜駕馭烈馬橫越阿爾卑斯山》1801年,大衛 ,油彩、畫布,260 x 221公分,

瑪美松城堡國家美術館,法國(拿破崙180 0年橫越阿爾卑斯山遠征獲勝,

大衛為拿破崙畫像的原作品 ,保留在馬德裡直到1812年。)一七九九年拿破崙任第 一執政,

一八○○年大衛成為首席宮廷畫師。一八○○年拿 破崙第二次遠征義大利勝利後,

與西班牙卡洛斯四世(Ca rlos IV)和解並重建外交關係。在傳統禮物交換儀式中,

拿破 崙從代表西班牙王室的畫家歌雅手中得到了西班牙國王夫婦 的肖像;

駐西大使查爾斯吉恩(Charles-Jean -Marie Alquier)也代表卡洛斯四世請求得到大衛繪製的拿 破崙的肖像,

以便懸掛在馬德裡皇宮作為二國新關係的象徵 。在接受這個請求後,拿破崙指示大衛再畫三個版本,

分別送往巴黎郊區的法國皇家聖克勞德城堡(the Chateau de Saint-Cloud)、法國巴黎官兵療養院(Les  Invalides)

和在阿爾卑斯山南側的米蘭共和國的宮殿( the Cisalpine Republic in Milan)收藏,

而大衛自己保留第五個版本直到去世。 畫中描繪拿破崙橫越阿爾卑斯山的要衝聖貝爾納多時的英姿 。

畫家以積雪的陡坡為背景點出地勢的險峻,拿破崙跨在正 躍起的烈馬上,舉起手臂向前指向山頂,

顯示出不畏艱難的 決心。腳下岩石上除了拿破崙的名字,

還刻上了羅馬時代的 名將漢尼拔和中世紀的查理曼大帝的名字,代表拿破崙立意 與先賢齊名的雄心。

其實此次遠征,拿破崙是騎著騾子由侍 衛引導在大雪中橫越阿爾卑斯山的,

但拿破崙認為繪畫首要 呈現的是精神與人格特質,因此要求大衛畫出他《鎮靜沉著 的騎在一匹烈馬上》

(Calme sur un cheval fougueux),可見拿破崙自信能統治這烈馬般難以 駕馭的歐洲。

畫家將《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原作複製多 次,從一八○一~一八○四年的這五幅畫裡,

可以清楚看到 大衛的畫風素描精確、色彩炫麗透明,絲毫不因複製作品而 略減其嚴謹的態度,

可作為繪畫史上珍貴的典範。(節錄自 “正見網”https:// big5.zhengjian.org/node/ 60332)

 

 

 

 

《拿破崙的加冕典禮》

確切的標題是《一八○四年十二月二 日在巴黎聖母院拿破崙一世皇帝的祝聖儀式與約瑟芬皇后的 加冕典禮》。

大衛受拿破崙委任畫此歷史性的巨幅作品,畫 中如實描繪拿破崙皇帝為約瑟芬皇后加冕典禮的時刻:

拿破 崙緩緩為跪立的皇后約瑟芬戴冠,盛裝與會的男女貴賓皆全 神貫注觀禮。

嚴密的構圖、高雅的形態、華麗的服裝刺繡和 金飾等的細膩描繪……畫面色彩鮮艷、質感逼真,十分動人 。

大衛當時在場參加了典禮,並當場速寫。他將周遭環境和 整體情景以古典形式烘托、

對當時人物悉心觀察而真實的刻 畫,在充分掌握光線和色彩變化下,使這幅畫的場面表現出 輝煌氣氛。

為了貼切而真實地表現這一重要事件,大衛請了 許多人作模特兒,畫了許多寫生習作,

並就構圖與色彩作整 體布局思考。教宗庇護七世、卡普拉拉紅衣主教等當代人物 鮮明生動,

每個角色在人群中一一可辨。畫面上站在教宗右 側的卡普拉拉紅衣主教、

和俯瞰全場的皇帝的母親事實上並 未出席此一盛典,而教宗的手勢則是按拿破崙本人要求而畫 的。

這幅畫為歷史留下了記錄,也寓意著君權神的莊嚴崇高 。(節錄自“正見網”https:// big5.zhengjian.org/node/ 60332)




畫歷 典藏 新作發表 藝評 碩士論文
西洋美術史摘記 影像 舊網頁 臉書 盧怡仲網 創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