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美術史摘記 - 現代篇】 【探索現代藝術】 盧天炎

 

◎ 西洋美術史摘記(傳統篇)已經結束,從現在開始進行(現代篇),請期待!

第1講:現代文明的號角 - 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早期印象主義 法國 克洛德•莫內

(Oscar-Claude Monet 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奧斯卡 - 克勞德 • 莫內,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印象」一詞即是源自其名作《印象•日出》,

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都有其推廣。莫內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

在其畫作中沒有非常明確的陰影,亦無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 維基百科

● 西元1840年照像術的發明以及1850年代科學家透過三菱鏡確定了物理學色光理論架構研究,

更因為十九世紀歐洲社會的大變革,皇室貴族沒落、平民崛起等思潮衝擊之下,畫面激盪的浪漫主義、

強化庶民感知的寫實主義和崇尚戶外親近自然的自然主義陸續登場,到達世紀的末端最後統括結合在莫內領軍的印象主義中,

展開一場透過理知性探索的感官美學思辨進程;也就因為「印象主義」的理知性精神契合了廿世紀現代主義文明的時代標竿,

以至「印象主義」成為了傳統與現代分水嶺的關鍵。

 

圖1《印象.日出》 作 者 : 莫內 Claude Monet 年 份 : 1873 年  原 作 材 質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原 作 尺 寸 : 48 x 63 cm  館 藏 處 : 法國巴黎馬摩坦博物館 Musee Marmottan, Paris

莫內這幅與「蒙娜麗莎」齊名的「印象.日出」,是 1873 年春天在法國海邊阿弗赫完成的,而「印象派」之名的產生,

更是取自這幅畫的標題。

莫內是描繪一個橘紅色般的太陽正緩緩昇起,水面上有三艘小艇,其中一艘僅能模糊的看出來,幾條線條表現出波浪的形狀,

完全沒有過份的誇張。看到太陽掙扎著想要穿過濃霧,我們的想像開始被挑動。

就歷史的記錄性或繪畫本身的藝術性而言,這幅畫都稱得上是無價之寶。 http://www.ss.net.tw/page.asp?id=Monet011

贏得「印象派」一名的就是這幅畫。「畫的多自由,多自在啊!」,一位批評家曾挖苦道。從標題可知此作是張草圖,

莫內之所以展示這張草圖乃因其神韻不遜任何畫作,簡約使得有揮毫即就感。大衛•派柏「新地平線」


圖2《乾草堆》莫內,72.7 x 92.1公分,1891年作

佳士得紐約將於11月16日舉行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領拍作品是莫內(Claude Monet)的作品《乾草堆》。

《乾草堆》系列約有25幅作品,此次拍賣的是美國畫商諾德勒(Knoedler)於1891年9月向莫內購買的5幅作品之一,

也是該批作品中唯一仍然由私人藏家收藏的作品。

這系列作品大多被世界各地大型藝術館的館藏,包括奧賽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及蘇格蘭國家畫廊,

只有極少量由私人藏家擁有。

莫內《乾草堆》被視為他創作50年中難度最高、最破格的作品。他於1880年代末曾嘗試創作在不同光線及天氣下的風景畫,

但從未創作只以顏色、 筆觸及氣氛區分的作品。

現作是《乾草堆》系列中屬於一套3連作品的其中一幅,畫面描繪一堆乾草的特寫,部分因至畫布邊緣而中斷,

形態與色彩都超越自然主義的界限。

畫這系列作品時莫內住在巴黎近郊的吉維尼,走出家門可到達西邊的Clos Morin農田。他在花園圍牆附近豎起畫架,

向西或西南方遠眺可見到農田及遠方倚靠塞納河伴的群山峻嶺。

當地農民在收割後會將數百捆小麥桿牢牢綁好,疊成15至20呎高的草堆,再加上茅草織成的圓錐形屋頂,作為貯藏空間,

靜待春天打穀季節來臨。 乾草堆體現當地農民的生活,代表他們辛勞的成果及對未來的盼望。




佳士得表示,近年全球藏家對莫內畫作求之若渴,成交價屢破紀錄。他於1919年創作的《睡蓮池》

於2008年6月佳士得倫敦拍賣會以8,040萬美元(約24.6億台幣)成交,遠高於原來估價3,500至4,700萬美元,

成為拍賣史上成交價最高的莫奈作品。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1016/968975/

圖3『睡蓮花池』莫內,西元1900年

莫內後期漸無定形的作品或可釋因於他衰退的視力。但更重要的是它們表現出印象派到主觀性的根本發展。

池塘可辨識的特徵如樹木、堤岸和日本式小橋,都可在畫中看出它們融於豐富的、詩一般的色彩和諧之中。

大衛•派柏「新地平線」

 

 

畫歷 典藏 新作發表 藝評 碩士論文
西洋美術史摘記 影像 舊網頁 臉書 盧怡仲網 創藝網